合上这本厚厚的书,眼前似乎看到了丘棣的那只小鹿——小旗。它是那样的漂亮,带着水汪汪的大眼睛,棕色夹黄色斑点的皮毛,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,总是乱蹦乱跳,竖着那如同小旗般的短尾巴,穿梭在丛林中。丘棣多想永远和小旗在一起啊,可是他不能……
这百张纸中,写丛林、写家园、写了丘棣快乐的童年。书里有妈妈忙碌的身影:她用荞麦扫帚扫地,用玉米壳刷子刷锅,在荷兰灶上做好吃的酥饼,或者在给丘棣缝制白浣熊皮的小包。有爸爸贝尼:他在垦地里飞快地锄地,在树林追踪大黑熊老缺趾,在吓退进犯的饿狼群,或者在给丘棣讲述打狐狸的故事。有好朋友草翅膀:他在帮他妈妈做晚饭,在陪浣熊“闹闹”玩耍,在给红鸟“教士”或鼬鼠“急冲”喂食,或者在病榻上轻轻地说——“丘棣的小鹿可以叫它小旗”。还有小主角丘棣:他在跟踪野蜜蜂寻找蜂蜜,在爸爸身旁看鹤群跳舞,在妈妈的餐桌上大快朵颐,当然还和他的小鹿“小旗”在丛林里奔跑,在被窝里说话,在一起度过每个日夜。
可事情不可能永远那么美好,小鹿已经一岁了,它无法天天地啃食着家里的玉米地,于是在丘棣童年的最后一天,他含着泪用枪打死了它——尽管他想了许多救赎“小旗”的方法……爸爸告诉他——“没有人背叛了你,是生活背叛了你。”“你再也不是一岁的小鹿了!”是啊,没有人永远是“一岁的小鹿”!就算你多么想,你终究要和童年说再见,这是一定的,也是一种责任。你有责任不能继续无忧无虑地玩耍,而要去学习知识;你有责任不在妈妈的臂弯里撒娇,而是去报答她,照顾她;你更有责任不再什么都不去担心,而是心系国家的伟大复兴。说大些,我们是炎黄子孙,华夏儿女,肩负着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任;说小些,我们是家庭的一份子,父母的儿女,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,有义务尊敬他们,孝敬他们。
没有人应该永远长不大,长大后,肩膀上肩负着的任务更重。但现在的许多大学生,就职青年却依旧没“长大”,他们不能自立,不愿自立,饿了便去快餐店,衣服脏了丢给父母洗……他们所谓的成长,仅仅是表面而已。看着新闻上播报的一则则事例——妈妈给大学儿子准备了30双袜子、一个月一清洗,全家背行李送儿子上学……我真心想大声地呼吁人们 ——孩子们不应该永远是“一岁的小鹿”。
是的,没有人永远是“一岁的小鹿”!我们应站在理想之中,向着过去,向着童年,大声地说——别了,童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