芋泥
芋泥,是闽南甜点。第一次听到这词儿,也是在上海居住的儿时。母亲说一江一山楼制送到外祖父府上的佳肴之中,夏季有「冰淇淋」,冬季则有「芋泥」。我确信没有听错,因为儿童对冰淇淋总是有一分眷恋喜一爱一,相关的记忆是深刻的,只是长大後反而疑惑:那时候已经有了 冰淇淋吗?不过,终究也如同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一样的,如今後悔亦无从追究考窍了;至於芋泥,倒是反而在其後的日子里有了尝食的机会,甚至自己也制作过很多次。
芋泥,以其甜而油腻,今日无论讲究卫生或护生,大概都是人人敬而远之的点心吧。记得我刚刚学会时,常常制作,且以之分送与母亲,以及当时住在士林的舅父。我的舅母是东北人,对於闽南这种甜点,不甚能忍受。舅舅食量不多,但是他略略品尝我作的芋泥,大概也想 起了他自己的年轻往事吧,曾经对我笑说:「哈啊!就是这个味道,你外婆最一爱一吃的,你母亲和姨一妈一也喜欢。台南人吃甜食啊,连蚂蚁都会教他们给毒死的。」舅舅平日比较拘谨,不苟言笑,但我记得他说这话时欢畅的神情。有时我不免想,味觉往往也可能引发一些乡愁或 深藏於心底的记忆的。
而提及芋泥,我则又不免想起孙厨来了。
在我任台大中文系的副教授时期,是系上最热闹值得回忆的一段时间。当时,我和我的前後期同学都还十分年轻,而我们的师长也多尚未退休,或虽退休而仍在系里担任兼任教授。我们平素十分崇敬师长,但遇有宴会则颇能够谈笑饮膳,流露真情。系里常常因为师长的生日 ,或国外学者来临,便於课後晚间举办宴会,由学生辈筹资聚餐,宴请主宾并所有师长为陪客。我们的师长以北方人居多,所以宴会的餐馆多以北方口味为主。例如在忠孝东路的悦宾楼和中华路的会宾楼,尤其会宾楼更是中文系同仁公私宴会常去之处。不过,有时北方口味 吃多了,也想换一换别的口味;後来不知是什麽人介绍的,我们找到了在新生南路一处私人第宅内的招待所,主厨的人便是孙厨。
孙厨的名字,已经记不得了,或者我从来就不知道他的名字;不过,难忘记的是他所烹调的道地福州菜,尤其是每当宴席将终时端上桌来的甜点「芋泥」。
当时大家尚未十分意识到节食卫生等问题,总是有酒则饮,肴来则食,欢畅尽兴而已。师长之中,台静农先生与孔德成先生不嗜甜品,乃是个人饮食一习一惯,与年纪健康殊不相关;至於郑骞先生和许世瑛先生,则偏好甜食。许先生教我们声韵学,他患有先天一性一严重近视,但上 课都不须看教学资料,学问深藏於脑中。他过耳不忘,晓悉学生每一个人的种种,却往往十步之外,莫辨男一女。宴席间,总是有细心的女弟子坐在身边,为他斟酒布菜,且告知菜肴名称。他听见芋泥上桌,会露出天真如孩童的笑容说道:「这个,我最一爱一吃的。」郑先生一向 食量不大,但遇着甜品,每每可以独享双分。台先生总是把自己的一分推向郑先生面前,笑说:「因百,我这一分归你。」
孙厨也外出主厨,我们曾经也有几次请他到住所来展现手艺的经验。在挑选菜单之际,芋泥自然是不能遗漏的项目之一。可惜他的菜肴多数已事先备妥,只临时烧烩蒸炸而已,我无法看到他的全部制作过程。至於芋泥,他也事先已制成盛於容器内,在宴会进行到大约一半过 程时,开始用大蒸笼蒸透上桌。
我自己摸索学作芋泥,更在遇见孙厨以前,向他讨教制作方法,只是增加信心与手艺之锻链而已。
芋泥的制作材料不算多,仅大芋头、猪油、砂糖及红枣,少许桂花酱而已。芋头要选用大而形体完好少缺陷者,约可双掌合抱大小为宜。若以飨十位客人,大概需要三个大芋头,去皮後约在一斤半左右。猪油最好是买生肥肉,自己熬炼出来,比较纯净香浓。量约在八、九两 ,熬成一碗左右。至於砂糖,则可备半斤。红枣是布置芋泥面上以收视觉效果,故多少不拘,二十粒或更多,视情况而定,至於桂花酱,也是用以提味,一小撮便可,倘不用亦无碍。
市场上的芋头,有时皮上有一毛一纤,先要冲洗乾净,再削皮。有人对生芋易产生敏一感,故不妨戴塑胶手套一操一作冲洗去皮的工作。将去好皮的大芋头横切成两公分厚度的大片,平排於铝制蒸锅上。用大火蒸至每片芋头都熟透,然後趁热用乾净全无荤腥气味的刀背,或大型汤匙, 将芋头片碾压成泥状。这碾压的工夫相当累人,因为芋头含有丰富的淀粉质,遇热遇水气後,碾压之际会呈现浓重的黏韧一性一,附着於刀背或汤匙之上,使一操一作失控,并且相当耗费力气。但芋泥之可口处在於松一软细腻,所以这一层碾压的过程十分重要,千万偷懒不得,务求彻 底碾妥,不留残余颗粒才好。
接着,取一洗净之炒菜锅,将炼好的猪油倒入三分之二。於文火中放入碾碎成泥状的芋头,使用锅铲翻炒,使芋泥与猪油全面融合,一方面又撒入砂糖,使三者互相融汇在一起。原先稍嫌乾硬的芋泥,遇油和糖即逐渐变得柔软润一滑起来,於是,可以再加入碗内剩余的油。其 所以分两次下油,是取渐次使润之效果;倘使一次即下全部的油,恐芋泥将会在锅中浮滑,而不容易吸收油分。
我曾经看过坊间的一些食谱记述,要加入一些清水以制作芋泥。但我个人的经验是不必加入一滴水,全靠油与糖来使芋泥呈软滑。至於另外有些人以植物油羼入猪油中,或减少用油量,以达到卫生之目的,亦为我所不取。
上好的芋泥必须极油极甜极浓腻。我宁可尝一小口这样的芋泥,也不轻意吃一碗因讲究卫生而减料的「芋泥」。
芋头与油、糖在锅内翻炒至充分融合以後,就会有一种属於芋头的特殊香气四溢。随即取一稍深的容器,将炒好的芋泥盛入。盛入之际,往往会有空隙,不必理会,其表面有时也不甚平匀,亦不必担心;因为尚需蒸煮,而蒸煮时遇热软化,内部空隙自然填平,且表面亦自然 呈现平整光亮。如果家里有桂花酱,可以取约一小茶匙,於起锅以前羼入芋泥之中,则蒸出来後,会带有微微的桂花香,其嗅觉的效果更佳妙。至於红枣,是为了增添其视觉上的美化效果,可予事先用热水浸泡使软,取出其核,将没有破裂损坏的一面朝上,任意排列组构图 案。一般多作花形,偶尔亦可排一出中国古代的云纹,亦古色古香可喜;若宾客之中有人逢生日,排一出「寿」字形状,又可取代生日蛋糕,慧心巧思,显出主人的诚意了。
芋泥至此可谓已经准备停妥,若要以之馈赠於人,只要用一张保鲜膜封其上,连碗置入大小相若的厚纸盒中,或藤制篮中,皆是美观而别致的礼物。若是居家或宴客飨用,则需要在大锅内隔水蒸煮至少半小时以上。面上必得用铝箔密封,以防水气浸入冲淡味道。
芋泥蒸透後,打开铝箔纸,可以看到紫色的底上有红枣点缀,既美观且香甜。不过,享用芋泥之际要特别注意,因为其中多含猪油,蒸透後尤其保持烫一热,但表面上看不见热气腾升,故初尝者容易低估其热度,往往一汤匙送进口中,吞吐不得,致烫伤喉舌,痛苦不堪。所以 宴客时,此道甜点端出之际,主人不妨附带说明警告,以免乐极生悲扫兴。
虽然芋泥由淀粉、猪油与砂糖制成,三样都是容易导致肥胖的原料,为讲究健康苗条身材之现代人所畏避,但我曾见过西方人士制作糕点过程,其面粉、黄油、牛一奶一、砂糖以及巧克力等热量亦颇高,且用量十分惊人,绝不在制作芋泥之下。况芋泥香甜可口,偶尔尝食一、二 汤匙,回味无穷,又何妨?